蟹寒涼嗎?中醫拆解食蟹禁忌

蟹寒涼嗎?中醫拆解食蟹禁忌

本文主要觀點

  • 螃蟹屬寒涼食物:根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螃蟹性寒有小毒,過量食用可能損傷脾胃陽氣,建議配合薑茶等溫熱食材平衡寒性。
  • 食蟹後避免特定食物:不宜與柿子、荊芥、橘子同食,也應避免冰冷飲品,以免引起腹痛、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。
  • 五類人士不適合食蟹:包括脾胃虛寒者、孕婦、風疾患者、痛風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,應避免或減少食用螃蟹。
  • 食蟹期間慎服中藥:螃蟹的寒性可能影響溫補類、解表類或健脾胃中藥的療效。
  • 經期女性不宜食蟹:螃蟹性寒涼容易導致氣血凝滯,可能加劇經痛或影響月經周期,建議在月經結束後一週才適量食用。
  • 食蟹注意事項:應適量食用(每週不超過2隻)、選擇霜降後的螃蟹、烹調時加入溫性食材,如出現不適應儘快求醫。

蟹寒涼嗎?

根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「蟹味鹹,性寒,有小毒。」從中醫角度來看,螃蟹確實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。其性寒的特質意味著過量食用可能會損傷脾胃陽氣,特別是對於體質偏寒或脾胃虛弱的人士。因此,中醫建議食蟹時應適量,並配合溫熱性質的食材如生薑茶、紫蘇茶等來平衡其寒性。烹調螃蟹時,可適量加入辛香料,例如薑蔥蟹、胡椒蟹等做法均是平衡螃蟹寒性的煮食方法。

 

吃完螃蟹不能吃什麼?

根據古籍記載,食蟹後有幾種食物需要特別避免:

  • 柿子:《本草綱目》明確指出「不可同柿食,發霍亂動風」。柿子與蟹同屬寒涼,兩者同食容易引起腹痛、腹瀉,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嘔吐帶血的情況。
  • 荊芥:古籍記載蟹不可與荊芥同食,否則會「發霍亂動風」。荊芥是常用的解表藥,有發表散風、透疹消瘡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病或皮膚病等。
  • 橘子:根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螃蟹與橘子同食「令人患軟癰」,不建議同時食用。
  • 冰冷飲品:螃蟹本身性寒,再配合冰冷飲料會加重對脾胃的損傷,容易引起消化不良。

 

5類人不適合食蟹

基於螃蟹的寒涼特性及古籍記載,以下人士應避免或減少食用螃蟹:

  • 脾胃虛寒者:螃蟹性寒,容易損傷脾胃陽氣,加重消化功能不佳的症狀。
  • 孕婦:《本草綱目》引用楊歸濃的說法:「娠婦食之,令子橫生。」古代中醫認為孕婦食蟹可能影響胎位,現代亦建議孕婦慎食寒涼食物。
  • 風疾患者:古籍記載「此物極動風,風疾人不可食」,即患有皮膚病、過敏體質或風濕疾病的人士應避免食用。
  • 痛風患者:螃蟹含高嘌呤,容易誘發或加重痛風症狀。
  • 心血管疾病患者:蟹膏蟹黃含高膽固醇,不適合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患者。

 

吃螃蟹可以吃中藥嗎?

食蟹期間服用中藥需要特別注意,因為螃蟹的寒涼性質可能會影響中藥的療效:

  • 溫補類中藥:如果正在服用溫陽補氣的中藥(如人參、黃芪、肉桂等),應避免同時食用螃蟹,因為蟹的寒性會抵消藥物的溫補作用。
  • 解表或熄風類中藥:螃蟹能動風,服用解表或熄風類中藥時應避免同時食用,否則可能加重病情。
  • 健脾胃藥物:服用健脾胃的中藥期間,食蟹會加重脾胃負擔,影響療效。
  • 時間間隔:建議食蟹與服用中藥至少間隔2-3小時,以免相互影響。
  • 諮詢中醫師:如正在接受中醫治療,應向註冊中醫師查詢是否適合食蟹及相關注意事項。

蟹寒涼,月經可以吃嗎?

對於經期婦女而言,食用螃蟹需要格外謹慎:

  • 經期不宜:螃蟹性寒涼,月經期間食用容易導致氣血凝滯,可能引起經痛加劇、經血排出不暢,甚至影響月經周期。
  • 痛經患者更需避免:本身有痛經問題或體質偏寒的女性,經期食蟹會加重症狀,可能出現小腹冷痛、手腳冰冷等不適。
  • 月經不調者:有月經不規律、經量過少或閉經問題的女性,應長期避免過量食用寒涼食物包括螃蟹。
  • 建議時機:如想食蟹,建議選擇在月經結束後一週,身體狀況較佳時適量食用,並配合薑茶等溫熱飲品。

 

食蟹禁忌總結

綜合中醫古籍記載及現代醫學建議,食蟹禁忌可歸納如下:

  • 食材配搭禁忌:避免與柿子、荊芥、橘子同食;不宜配冰冷飲品。
  • 體質禁忌:脾胃虛寒、風疾患者、孕婦、痛風患者應避免食用。
  • 時機禁忌:月經期間、服用溫補中藥期間不宜食用。
  • 食用方法:未經霜降前的螃蟹毒性較強,應避免食用;烹調時宜加薑、紫蘇等溫性食材以中和寒性。
  • 食用量度:即使體質適合,亦不宜過量食用,每週應不超過2隻,以免損傷脾胃。
  • 特殊情況:如出現食蟹後不適(如腹痛、腹瀉、嘔吐),可用木香汁、紫蘇汁等解毒,並儘快求醫。

中醫強調「因人而異」的飲食原則,食用螃蟹前應了解自己的體質,適量品嚐,才能既享受美味又保持健康。如有疑問,建議諮詢註冊中醫師的專業意見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