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ome
  • 痛症治療及體態管理

痛症治療及體態管理

痛症治療是甚麼?

痛症治療是回應身體的溝通方法。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號之一,有可能是告訴我們身體局部有「炎症」,也有可能是告訴我們有肌肉、骨頭、關節等錯位,疼痛是一種身體向我們表達需求的溝通,因此痛症治療不應該只是單純止痛,而忽略了疼痛背後的原因。

腰痛痛症治療

甚麼時候才需要痛症治療?

越早開始治療痛症,需要治療的頻率和總時間越短,因此一旦出現了痛症,建議盡快進行痛症治療

及早進行痛症治療除了可以減少疼痛時間,亦可以避免很多因痛症而引起的併發問題,包括情緒問題、失眠、慢性炎症、韌帶損傷鈣化、骨頭結構變型等等。如果因忍耐力高而拖延痛症治療,嚴重可以引致不可逆轉的結構問題及長遠活動受影響。

痛症治療應該怎麼選?

針灸治療適合的痛症種類

針灸痛症治療適合大部分的痛症,例如肩頸痛、肩周炎、網球肘(肱骨外上髁炎)、媽媽手(狹窄性肌腱滑膜炎)、腰痛、坐骨神經痛、膝痛、足底筋膜炎等等。

 

針灸痛症治療的原理

◊ 以中醫陰陽氣血和經絡臟腑為基礎理論

「不通則痛」,中醫針灸痛症治療主要是通過疏通氣血經絡,令壅塞的氣血不再停滯在局部,包括氣滯、血瘀、痰濕、濕熱等,從而消除疼痛和平衡經絡臟腑氣血。

「不榮則痛」,過度空虛的經絡穴位也可以出現痛症,此類型的痛症會表現為喜歡揉按,並且在按壓時疼痛會減輕。針灸能令氣血聚匯在空虛的經絡穴位中,改善痛症問題。

◊ 以解剖學和神經生理學為基礎

通過刺激局部肌肉、神經系統等,讓身體產生緩解疼痛的化學物質或放鬆肌肉,來達到舒緩止痛的效果,並且可加速血液循環、促進組織癒合。在治療神經相關的痛症時,很常要配合相對強的手法或電針治療,達到更明顯效果。

 

中醫針灸痛症治療

中醫針灸痛症治療或會在疼痛病灶的局部進行手法疏通氣血,或會在遠端的穴位調整整體經絡的氣血平衡,因此很常有頭痛不針頭而針腳的情況出現。常見的中醫痛症治療針灸方法有:

◊ 用毫針在穴位行氣或進行手法,疏通經絡氣血,適用於急性痛症和慢性痛症。

◊ 在特定穴位放血,適用於急性痛症消腫止痛,或久病入絡的頑固痛症。

◊ 艾灸治療能溫通經絡,適用於寒性、氣虛、陽虛或濕重的痛症,此類型的疼痛一般會在冬天或陰雨天加重,並且熱敷後能舒緩疼痛。

  • 蔡蔡醫師的痛症病案分享(一)

    年輕男士工作勞損   手麻痺疼痛無力

    陳先生(化名)是位約30歲的廚師,在廚房裡工作時,需要經常使用沉重的廚具,而且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,陳先生一天工作接近十小時,近乎沒有休息時間,不是在煮食,就是在預備食材。工作不到一年,陳先生的身體開始吃不消,右手出現明顯麻痺及疼痛,右手中指、無名指、小指的麻痛特別嚴重,嚴重時右前臂、手肘和上臂都會伴隨明顯疼痛,甚至右手無法用力,嚴重影響工作和日常。疼痛出現約兩週後,陳先生終於前來求診。

    蔡蔡醫師在檢查後,判斷陳先生是因為右手長期過度負重,導致右上臂、前臂的肌肉過度緊張,無法放鬆,因此正中神經和尺神經受壓,出現右手麻痺及疼痛,幸好陳先生的神經未受到嚴重損傷,因此蔡醫師判斷單純放鬆肌肉已可以有明顯療效。由於陳先生的麻痛已出現了兩個星期,蔡雪筠中醫師除了在右上肢進行針灸治療,放鬆局部肌肉外,亦選取了一些遠端的中醫穴位疏通氣血。

    在第一次針灸後,即時陳先生的麻痛已經大幅減少,右手握力亦回復了約七至八成,但因為針灸穴位仍然痠脹,右手無法好好用力,蔡蔡醫師建議陳先生先回家休息一天,手部的麻痛會在休息後繼續改善,但要切記盡量避免提取重物,工作時也應每二十分鐘活動一下手部,舒緩肌肉疲勞。兩天後陳先生覆診時,麻痛已非常輕微,而且已可以回復正常工作。

    蔡蔡醫師的病案分析 –工作勞損休息不足  容易引致損傷

    長期重覆使用同一組肌肉可以引致勞損,初期勞損就要是出現肌肉及韌帶等軟組織的炎症,出現局部紅腫熱痛,長期的勞損可以加速骨骼變形、神經受損、骨刺增生等等問題,影響深遠。

    如果因工作關係,需要經常進行重複性動作,建議可以每連續工作15至20分鐘,稍作休息,即使只是15秒的休息也會有助減低受傷機會,休息時可以輕輕晃動相關的關節,或輕輕拍打緊張的肌肉,加速肌肉放鬆。另外在工作後,建議用熱水袋或暖包熱敷局部,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。如需要負重工作,建議在受傷前已開始配戴護腕、護肘等保護工具,減低出現痛症及受傷風險。